梧州铝合金门窗代理公司

期货之家 阅读 68 2024-12-11 13:37:07

文章目录:

1、“东向”飞跃——梧州市加快融入粤桂区域合作出成效观察2、广西市场监管局抽查铝合金建筑型材40批次 不合格发现率125%3、你以为原子弹只是科学家造出来的吗?别忘了还有他们

“东向”飞跃——梧州市加快融入粤桂区域合作出成效观察

大美西江畔,东向新崛起。在刚结束的穗梧战略合作第二次市长联席会议上,现场签约5个合作项目。

近年来,梧州加快融入粤桂区域合作成效显著,分别与广东省广州、佛山、肇庆、云浮、茂名五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每年定期召开市长联席会议,商定涵盖广佛肇梧一体化建设等220项重点合作的项目和事项,总投资2467亿元。

区域合作展现的强劲动力,靠什么?梧州市委书记黄俊华认为是,梧州充分发挥区位、交通、政策等比较优势,坚持面向珠三角的“东向”战略,在主动对接先进生产力中实现加快发展。

“东向”奋进,互联互通添动能

一天59趟动车下广州,与广东多个城市实现高铁“公交化”;梧州到广东的5条客运班线列入省际运力发展计划;繁忙时,通过水上穿梭巴士一天可发货到广州10多船……

不知不觉中,随着互联互通能力的增强,梧州向东的时空距离更近了。枯燥的数据背后,折射的是粤桂合作的日益密切。

8月30日,梧州西江边,中外运李家庄码头,“贵港天佑6689号”货船停靠在泊位,内贸平台负责人陶禄指挥工人作业,一个个装有石材、碳酸钙粉等货物的集装箱被吊装上船,即将发往广州市黄埔、南沙等码头,再转至全国各地。

“便捷的水运是梧州的一大优势,现在平均每天有6到8艘货船发往广州,高峰时期梧州往广州一天可发10多艘货船。”陶禄介绍,广州南沙港至梧州港货运“穿梭巴士”是穗梧两地航运合作的升级,2015年开航以来,李家庄码头与广州等城市的业务联系日益繁忙,成为梧州区域合作的一大成果。

摊开梧州的向外互联互通网络图,我们会发现,眼下,长洲船闸扩建工程、岑罗铁路、梧州机场迁建工程等一批粤桂互联互通大通道项目快速推进;广州南沙港至梧州港货运“穿梭巴士”高效运营;梧州至广州、佛山、肇庆、云浮以及区内多个城市实现高铁“公交化”;梧州与广佛肇高速公路的连接线年底前建成通车;梧州至广东茂名、电白、化州以及岑溪至茂名、藤县至茂名等5条客运班线列入省际运力发展计划……梧州构建公、铁、水、空现代立体交通新格局,使一条条交通大动脉畅达联通,与广佛肇战略合作城市更“亲密无间”。

为更好地为粤桂合作服务,梧州列入自治区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大会战的14个项目也在夜以继日施工,粤桂试验区江南片区路网工程、赤水圩作业区码头二期、紫金村码头项目一期等一批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基础设施的提升,将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东向”靠拢,产业联动增后劲

从广州转移梧州超过亿元的项目25个;从佛山转移到梧州并实现转型升级的陶瓷企业19家,实现产值137亿元。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从珠三角等地区引进优质企业近100多家,占入驻企业80%……

数据显示,近年来,梧州主动向东靠拢,累计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项目3127个,投资额高达2340亿元。这是梧州利用广东相邻便利的地理和交通条件,推动跨省区产业对接融合发展,带动产业升级的生动体现。

近日,梧州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内,鸿图精密压铸公司年产2万吨精密模具压铸件项目新购入3台进口压铸机。这是该公司最先进的设备,所生产的汽车铝合金压铸件精度更高、光洁度更好。“公司从东莞逐步把生产线转移来梧州,企业发展趋势一片大好,今年1-7月已完成出口货值近1000万元,部分订单已经排到2020年。”鸿图公司负责人表示。

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合理流动,形成资源要素优化配置,鸿图公司发展正是梧州市实施“东向”战略的成功案例。

自2012年起,梧州分批次引入商贸物流、再生资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陶瓷建材等一批有规模、有效益、有水平的重点产业及企业,带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区域产业合作成效显著。入驻藤县陶瓷产业园的奥达佳公司,引进了最新的机械手,开启了园区的机器人时代。

主动敞开向东“近邻”之门,使梧州成为吸引粤港澳产业转移的“磁场”。从珠三角等地区引进优质企业100多家,比亚迪、中兴、国光等行业龙头企业以及丰歌低碳等具有生产专利的科技型企业成功进驻粤桂合作试验区,而20多家高耗能企业被婉拒进入。

“东向”融入,区域合作成果丰

与广州市确定广佛肇梧一体化建设事项等73项,总投资超过271亿元;与肇庆市确定粤桂合作试验区建设及社会公共事务同城化等102项,总投资超2117亿元;与云浮市确定岑罗铁路共建及现代农业合作等16项,总投资115.3亿元……

借东风引领新发展。在区域合作这篇大文章中,梧州主动融入,将珠江-西江经济带沿线主要城市紧密联结起来,先后与广州、佛山、肇庆等城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每年定期召开市长联席会议,共商粤桂合作项目和事项。目前共商定广佛肇梧一体化建设重点等合作项目和事项220项,总投资2467亿元。

数据背后,折射的是区域融合和深度合作的迫切愿望。今后,随着持续的沟通对接机制,以及这些项目的深入进行,向东战略将推动梧州与战略合作城市在经贸往来、人文交往、产业发展、社会管理事务等方面不断融合深化发展。

“穗梧两市正迎来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加快建设的大好机遇,我们应当主动融入国家战略,谋求深度合作,切实担当好推动粤桂战略合作的‘先行者’‘排头兵’。”8月25日,在结束穗梧战略合作第二次市长联席会议后,梧州市市长朱学庆对两市继续增进合作充满信心与期待。

“随着粤桂两地高层、部门、企业建起多方沟通对接机制,两地交流互动更加频繁,合作将更加紧密。”广州市市长温国辉表示,广梧合作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今后要加强规划对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加强平台对接,借力国家战略拓展发展空间;加强项目对接,推动融合共享。(记者 吴凌平 潘 登 通讯员 祝 琳 原文编辑:邹乐)

广西市场监管局抽查铝合金建筑型材40批次 不合格发现率125%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近期,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1年第三、四季度铝合金建筑型材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本期共抽查28家企业(销售者)的40批次产品,不合格产品5批次,不合格发现率为12.5%。其中,抽查8家企业生产的13批次产品,不合格产品1批次,不合格发现率为7.7%;抽查20家销售者销售的27批次产品,不合格产品4批次,不合格发现率为14.8%。

2021年生产领域铝合金建筑型材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汇总表

序号生产企业名称生产企业所在辖区产品名称商标规格型号生产日期/生产批号 抽查结果主要不合格项目承检机构备注1藤县德润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梧州市铝合金建筑型材-电泳涂漆/6063 T52021-07-05不合格复合膜性能(阳极氧化膜局部膜厚、复合膜局部膜厚、耐碱性)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2广西宜愉腾铝业有限公司来宾市铝合金建筑型材-阳极氧化型材宜愉腾6063-T52021-04-15合格/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3广西宜愉腾铝业有限公司来宾市铝合金建筑型材-喷粉型材宜愉腾6063-T52021-05-30合格/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4桂林兴城福铝业有限公司桂林市粉末喷涂铝合金型材/TL5-1/6063-T5 1.4mm2021-07-22合格/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5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市铝合金粉末喷涂型材南南90A-26A-1.4 6063T52021-05-14合格/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6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市铝合金电泳涂漆型材南南90A-26A-1.4 6063T52021-05-14合格/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7南宁国凯铝材有限责任公司南宁市铝合金建筑型材-喷粉型材/90E06 6063-T52021-07-26合格/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8平果鉴烽铝材有限公司百色市阳极氧化型材金平果+图形商标GDW9007 6063-T52021-04-16合格/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9平果鉴烽铝材有限公司百色市电泳涂漆型材金平果+图形商标GT90D06A 6063-T52021-03-26合格/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10广西平铝集团有限公司百色市阳极氧化型材平铝+图形商标PL21006 6063-T52021-04-25合格/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11广西平铝集团有限公司百色市隔热型材平铝+图形商标GRT8803 6063-T52021-05-14合格/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12南宁市威威海建筑门窗有限公司南宁市喷粉型材中凯+图形商标GK-90A019 5.50m/支2021-06合格/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13南宁市威威海建筑门窗有限公司南宁市喷粉型材中凯+图形商标GK-90A029A 6.00m/支2021-06合格/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2021年流通领域(实体店)铝合金建筑型材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汇总表

序号被抽查销售者被抽查销售者区域产品名称标称商标型号规格生产日期

/批号标称生产企业标称生产企业区域抽查 结果主要不合格项目承检机构备注1鹿寨县老范铝业经营部柳州市电泳涂漆型材天昌(标称)型材型号:90603C 长度:6.6m/根2021-06-05//不合格复合膜性能(漆膜局部膜厚、阳极氧化膜局部膜厚、复合膜局部膜厚)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2都安广源装璜部河池市光企佳美+图形商标(标称)6063-T5 QZ91052021-05-10广东佛山佳美铝业有限公司(标称)佛山市不合格复合膜性能(阳极氧化膜局部膜厚、复合膜局部膜厚)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3阳朔县伟昌铝材销售处桂林市铝合金建筑型材(电泳涂漆型材)/WGX81305A2021-02-28广东华昌铝厂有限公司(标称)佛山市不合格壁厚尺寸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4上思县上佳铝材经营部防城港市铝合金建筑型材(下滑)/WZ-LXH88802A2021-08-02佛山市坤旺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标称)佛山市不合格复合膜性能(阳极氧化膜局部膜厚)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5鹿寨县宜豪铝材加工服务部柳州市喷粉型材伟昌(标称)6063-T52020-09-11广东华昌铝厂有限公司(代码A)(标称)佛山市合格/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6都安双建经营部河池市防摆上滑/6063-T5 A85192021-06-10国银铝业有限公司(标称)百色市合格/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7陆川县南凤铝材经营部玉林市电泳涂漆型材FL+图形商标(标称)89A07A-120D2020-11-09凤铝铝业(标称)佛山市合格/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8陆川县南凤铝材经营部玉林市电泳涂漆型材FL+图形商标(标称)89A07B-120D2021-01-14凤铝铝业(标称)佛山市合格/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9阳朔县伟昌铝材销售处桂林市铝合金建筑型材(喷粉型材)/WTC88212021-03-17广东华昌铝厂有限公司(标称)佛山市合格/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10梧州市长洲区新毅五金建材经营部梧州市电泳涂漆型材/888A 22KA-1202021-04-23凤铝铝业(标称)佛山市合格/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11灵山县辉鸿铝材经营部钦州市铝合金电泳涂漆型材南南+图形商标(标称)NNC9010-1.2 6m/支2021-03-22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标称)南宁市合格/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12宾阳县凤铝铝材经营部南宁市电泳涂漆型材凤铝(标称)6063-T52021-06-19广东凤铝铝业有限公司(标称)佛山市合格/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13横县坚立铝材经营部南宁市铝合金建筑型材-粉末喷涂型材南南(标称)DS5004-1.4 6063-T52021-04-12南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标称)南宁市合格/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14田东县泓景装饰店百色市电泳涂漆型材/8886X-120D2021-05-06凤铝铝业(标称)佛山市合格/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15田东县泓景装饰店百色市电泳涂漆型材/8884SX-120D2021-05-06凤铝铝业(标称)佛山市合格/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16来宾市兴宾区立通建材经营部来宾市粉末喷涂型材广银海(标称)90A032020-08-31清远市广雄铝业有限公司(标称)清远市合格/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17合浦宏昌铝型材经营部北海市电泳涂漆型材金兰+图形商标(标称)JL 850612019-03-28佛山金兰铝厂有限公司(标称)佛山市合格/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18龙州县华东门窗材料经营部崇左市喷粉型材伟业牌(标称)-WT90A092021-08-11广东伟业铝厂集团有限公司(标称)佛山市合格/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19贺州市八步区危冲铝材销售部贺州市电泳型材/XSEK8302YB2019-12-26广东新合铝业新兴有限公司(标称)云浮市合格/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20南宁市武鸣区凤团铝材经营部南宁市凤团型材/AD-88001 6.05m/支2021-05-31清远市金桃园铝业有限公司(标称)清远市合格/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21南宁市武鸣区凤团铝材经营部南宁市凤团型材/AD-88002 6.05m/支2021-05-31清远市金桃园铝业有限公司(标称)清远市合格/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22南宁市世文建材装修经营部南宁市喷粉型材铭帝(标称)96E41/四川铭帝铝业有限公司(标称)乐山市合格/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23南宁市世文建材装修经营部南宁市喷粉型材铭帝(标称)96E43/四川铭帝铝业有限公司(标称)乐山市合格/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24广西品强铝业有限公司南宁市喷粉型材华建科技(标称)PQ9207P2020-12-29山东华建铝业科技有限公司(标称)滨州市合格/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25广西品强铝业有限公司南宁市喷粉型材华建科技(标称)PQ9216P2021-04-12山东华建铝业科技有限公司(标称)滨州市合格/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26广西铝一家铝业有限公司南宁市喷粉型材伟昌(标称)WTC90A06Z-1.42021-07-26广东华昌铝厂有限公司(标称)佛山市合格/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27广西铝一家铝业有限公司南宁市电泳涂漆型材伟昌(标称)WTC90A06-1.42019-04-19广东华昌铝厂有限公司(标称)佛山市合格/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你以为原子弹只是科学家造出来的吗?别忘了还有他们

早就想写这个话题,却一直提不动笔。

23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如雷贯耳。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原子弹真的是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捣鼓出来的吗?

我们知道,“曼哈顿工程”顶峰时期参与人员超过50万,苏联仅首次核试验就动用了20万军民,中国的“596计划”参与人数迄今并没有精确的统计数字,一般认为不少于30万人。

如此庞大的人员规模,难道他们都是科学家吗?如果不是,这些参与者又是些什么人呢?

科技工作者,部队指战员,工程师,工人,民兵……他们的身份,消隐在一个个群体标签背后;他们的故事,静静躺在保密柜和历史档案之中;他们的面孔,在宏大叙事中渐渐变得模糊。

正因如此,答案常在心头,提起笔来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1

原子弹工程是一个庞大的“巨系统”,包括科研、设计、制造、生产、试验等许多环节,但最根本的,是要有核材料。

铀-235是目前已知唯一天然可裂变的核材料。铀-235原子核被中子轰击后就会发生裂变,每吸收1个中子,就释放出2至3个中子和巨大的能量,从而引发链式反应。

地球上的铀只有3种同位素:铀-238,铀-235,铀-234,其中,铀-238占99.275%,铀-235占0.720%,铀-234占0.005%。

生产核材料,就是要把这0.72%的铀-235从3种同位素共生的铀矿石中分离出来。

从铀矿地质勘探,矿石开采,到提纯为化学浓缩物(重铀酸铵或重铀酸钠,俗称“黄饼”),再经过制备二氧化铀、四氟化铀、六氟化铀等化学反应过程,最终利用气体扩散法分离出高浓度的铀-235,整个工艺流程极其漫长,而且充满危险。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定义,铀-235纯度高于3%的铀材料可作为核电站发电用的低浓缩铀,纯度大于80%的为高浓缩铀,纯度大于90%的则称为武器级高浓缩铀,主要用于制造核武器。

制备1公斤武器级高浓缩铀,至少需要200吨铀矿石。而在中子反射条件下,铀-235的临界质量约为15公斤。也就是说,制造一枚原子弹,至少需要3000吨高品质铀矿石。所以,这玩意很贵,很贵,很贵。

中国制造原子弹的第一块铀矿石采自广西。

1954年,地质部成立普查委员会第二办公室,负责筹备铀矿地质勘查工作。

同年10月,“普委二办”从苏联聘请的铀矿地质专家拉祖特金,和中国地矿专家高之杕(di)领导的野外工作队,在广西梧州富钟县花山区黄羌坪采集到中国第一块铀矿石。

1955年1月,这块铀矿石被带进了中南海菊香书屋。

此后,“普委二办”派往全国各地的地质队又相继在新疆、湖南、江西、广东等多地探明铀矿矿床。

到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前,全国已建有湖南郴县711矿、湖南衡阳712矿、江西上饶713矿,以及衡阳铀水冶厂(272厂)、包头核燃料元件厂(202厂)、兰州铀浓缩厂(504厂)等多座国有大型厂矿,和不计其数的公社、生产队自办小矿,开足马力进行着核材料生产。

在这些矿山、工厂辛勤劳作的工人数量,至少在10万人以上。

他们的名字,大多已湮灭无闻,他们的劳动成果,有些作为接受苏联援助的代价,抵付给了“老大哥”;有些,则已经燃烧成了45次核试验的天雷地火。

——没有他们,中国能有原子弹吗?

2

制造核武器的材料还有一种叫做钚-239。

铀-235的半衰期长达7亿年,钚-239则是2.4万年,钚-239在某些方面的核性能,比铀-235还要好。

但钚-239是一种人工制造的同位素,需要用铀-235作为中子源,轰击铀-238产生,所以,需要建设专门的核反应堆来制备。

反应堆中的铀,既是核燃料,又是生产钚-239的原料,因此,这种反应堆又被称为“生产堆”。

1958年,聂荣臻亲自在嘉峪关以西上百公里的祁连山北麓选定了中国第一座钚生产堆地址——404厂,对外称“酒泉原子能联合企业”。

同年,在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金银滩选定了核武器研制基地——221厂,对外称“青海省综合机械厂”、“ 青海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

这些名字里只剩下一个数字代号的神秘工厂,甚至连个通信地址都没有,只有一个信箱,留的还是隔壁甘肃的“兰州##号”。

404厂鼎盛时有5万职工和家属,外围还有数千人的卫戍部队;221厂建设初期面积达1170平方公里,比当时的北京还要大,光建筑工人就来了上万名。

221厂是科学家扎堆的单位,钱三强、王淦昌、赵忠尧、朱光亚、程开甲、陈能宽、邓稼先,搞原子弹的一伙人全都曾来过这里。

除了搞原子弹理论设计,他们还要开展危险的爆轰试验——测试炸药浇铸的壳体能否按照理论设想同时点火,挤压中心的核材料,从而引发核裂变。

核材料则全部来自404厂。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使用的核材料是两颗总重约15公斤、体积只有橙子大小的铀-235半球。

就像邓稼先比划的这么大——

外壳的炸药爆炸后,将两个半球紧紧挤压在一起,达到临界质量,就会引发核爆炸。

这颗铀球的加工精度要求极高,在没有精密数控机床的那个年代,要用球面机床加工出这颗铀球,全中国也数不出几个人,上海汽车底盘厂的技术工人原公浦就是其中之一。

1959年,新婚不久的原公浦作为上海市优秀技工代表,被选中到西北参加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这批全中国最顶级的技工在北京集训时,二机部部长宋任穷向他们宣布:“毛主席派你们去搞核武器。”

然后,他们就一路西行,到了404厂。

在这里,原公浦一干就是34年,直到1993年退休。

404厂的任务是在1964年5月之前车制出合格的铀球。从1963年下半年起,原公浦等人就开始封闭式训练。

404厂只有一台球面机床,“练手”只能用钢球。加工区内是核沾染环境,人只能站在完全屏蔽的机床外侧,隔着厚厚的玻璃观察窗,戴着双层乳胶手套从两个小孔进行操作。

1964年4月30日晚8时,加工首枚原子弹正样铀球的时刻到来。加工过程由3人操作:

原公浦主刀,每车一刀,厚度仅有头发丝的十分之一。

第二人为监护,一面提醒他的操作,一面及时拾起他车下的铀屑,防止其积聚在切削盘内,引起裂变链式反应。

第三人负责测量,原公浦每车三刀,他就要测量一次,看看还差多少,还要车多少刀。

开工前,领导语重心长地说:“原公浦同志,铀-235铸件只有两套,一个都不能有任何的损坏。这是我们的命根子,比我们的生命还重要……”

是的,这铀铸件实在是太贵重了。在美国,1公斤铀-235当时的售价超过1500万美金;在中国,为了这两块铀坯,从探矿算起,已经耗费了10多万人10年的光阴。

车床一启动,原公浦就紧张起来。忙中出错,刚车了两刀,铀铸件突然从真空吸盘脱落,“啪”地一声掉进切削盘内。

加工立即中止。大汗淋漓、衣衫湿透的原公浦,被人搀扶到休息区,还有人送来一杯牛奶让他喝下去定定神。

在同志们的鼓励下,原公浦鼓起勇气,再次走上工作台,缓缓转动机床的手柄。

人们全都屏住了呼吸,伴随着咝咝的进刀声,铀坯在原公浦手中慢慢改变着模样。

最后时刻,原公浦报告:“我要加工最后三刀了。”

这是关键的三刀,车多了,整个铀球就要报废,数万人忙了10年的成果就要在他手里泡汤;车少了,达不到标准,产生了硬化层,就加工不了了,铀球不能拿去组装,原子弹也就不能爆炸。

原公浦全神贯注,车一刀,停下来量一下尺寸;然后进第二刀,再停下来仔细测量;车完最后一刀,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几乎要瘫倒在地。

检查员报告:核心部件的精确度、同心室及尺寸等各项数据全部达到设计指标。

大伙儿一拥而上,把原公浦高高地抛向空中。这位工人,从此在404厂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号——“原三刀”。

这是1964年5月1日凌晨。

当时在场的人们,谁也不知道,5个月又16天之后,装着这个铀球的原子弹,将在新疆罗布泊的塔架上爆响。

——没有他们,中国能有原子弹吗?

3

托举中国首颗原子弹的铁塔,是工程兵研究设计院设计的无缝钢管结构、自立式塔架,代号“701”。

塔高102.43米,横断面为正方形,底部12×12米、顶部4×4米;共14段钢梁,桁架结构;塔架共8467个组件,总重76吨。

塔顶第14层为爆室,原子弹即安放于内,距离地面100米——这里,就是中国首颗原子弹的爆心。

铁塔用的无缝钢管由鞍钢专门生产,塔架由建工部华北金属结构厂加工,吊装原子弹的专用起重机和吊篮,由北京起重机厂生产。

除了铁塔之外,核试验场区还有150多项特种工程,包括主控站、各测量工号、远近照相站、引爆电缆、通信设施等,全部由工程兵部队建造。

参与铁塔安装施工的是工程兵第124团、第109团二营和加工连及第122团的两个连。

1964年6月26日,铁塔安装完成。验收时,测得塔顶左右误差小于2厘米。铁塔建成后,经历了11次八级大风吹袭、塔顶最大摆幅在0.5至1米之间,工程质量极佳。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首颗原子弹准时起爆。

铁塔上部因1000万摄氏度以上的高温而气化;塔底地表熔化成玻璃态;剩余塔身倒塌扭曲成了麻花状。

而铁塔安装任务完成后,参与施工的工程兵部队就奉命搬迁到了180公里以外的新驻地。他们连首颗原子弹爆炸的闪光也未看到。

——没有他们,中国能有原子弹吗?

4

核武器试验是一种接近实战条件下的大兵团作业。

参加核试验的,除了组织核爆这条战线,还有一支大队人马是负责核武器效应试验的工作队,包括核试验基地科研人员和总后、空军、海军、装甲兵、防化兵、铁道兵、工程兵、炮兵等10个核效应大队。

他们的任务是要通过各种实测手段和方法,摸清核武器在空中、地面以及地下的毁伤效能和破坏规律。

在试验现场十几平方公里范围内,按不同距离布置了飞机、坦克、火炮、军舰、导弹、雷达、火车头、汽车、楼房、车站、人防工程等各种效应物,等待做核爆炸的冲击波、光辐射、核辐射和电子脉冲等的毁伤效应试验。

那段时间,十多万大军云集罗布泊,“死亡之海”人喊马嘶,好不热闹。

被核爆冲击波掀翻的火车头

核试验最重要的测试项目之一,就是分析核装料的裂变燃耗,据此可以确定原子弹引爆后是否发生了核爆炸及核弹的威力,从而可检验核武器的设计水平。

而这项测试必须获得一定数量的核爆产物样品,最好的分析样品当然就是那朵令人望而生畏的蘑菇云。

10月16日,空军运输航空兵第13师一架编号为15503的伊尔-12飞机,停在距爆心40公里的开屏简易机场,机组成员在掩体内待命。

他们,将在核爆后第一时间冲进蘑菇云。

为了安全起见,机舱进气道安装了过滤器,以减少舱内的放射性沾染,机体蒙皮所有可见的缝隙都贴上了密封条,机组成员全部配发了带有密闭头盔、供氧系统、通信系统、增压系统的“高空代偿服”。

15时整,广播里传来“起爆”口令,几分钟后,天地之间滚过一阵闷雷,大地还在微微颤动,机组成员就登上飞机,冲天而起,向着蘑菇云飞去。

机长郭洪礼驾机冲入蘑菇云“头部”。飞机在巨大的气流中被抛上抛下,几乎失控。副驾驶马上起身协助,与机长一起紧握驾驶杆,保持飞机平飞状态。

八、九秒钟后,飞机终于穿出烟云,机组正要请示地面指挥部返航,坐在后排的剂量员高增厚突然大喊:“收集的剂量不够,测量仪器指示灯不亮!”

郭洪礼丝毫没有犹豫:“再来一次!”

飞机第二次钻进蘑菇云,终于获得了足够剂量的核裂变样品。

半小时后,取样飞机降落在新疆吐鲁番机场。机组成员被迅速洗消后送往医院进行隔离检查,取样飞机也进行了剂量测量和洗消作业,采集到的样品立即装入特制的铅罐,由早已在此等候的两架伊尔-14飞机送往后方作进一步研究。

法国第一次核试验基本没有得到什么数据,美国、苏联第一次核试验得到的数据也不多,而我国第一次核试验,按设计要求应得到的数据基本上都拿到了。

经过对各种方式获得的核爆关键数据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可以证实:中子点火完全正常。我国首颗原子弹的理论、结构、设计制造,以及引爆系统的设计制造及测试方法,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没有他们,中国能有原子弹吗?

5

首次核试验一共准备了2枚原子弹,都是在青海221厂完成总装的。596-1是正式产品,596-2是备用弹。

原子弹运输时,要分解后再分别包装。运输用的火车,是铁道部从德国进口的带保温设备的专列。专列有20多节,各部件包装箱分别放入不同的车厢;机车后面留出四至六节空车厢,以备在紧急刹车时起缓冲作用。

596产品先用汽车从车间运往221厂内铁路专线的专用站台,再由此处装上专列、驶往30公里外的海晏车站。

产品装车时,采取了“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保卫措施:外围是221厂警卫团的解放军战士十步一岗、五步一哨;中间有厂民警队、摩托车队及骑兵队巡逻;内层搬运产品的,是经专门挑选的221厂工人和科技人员。

专列行经的铁路沿线,百八十米就有一个人站岗:重要地点由解放军武装警卫;一般地点由厂民警武装警卫。沿线30多个桥梁涵洞两侧,都有工厂职工民兵武装把守。

专列车厢标有“三角七”符号(红三角形,里边写个7字),铁路人员一看就知道这是等级最高的军用专列,但各站甚至铁路指挥部都不知道专列所运为何物。

7天后,专列安全抵达乌鲁木齐火车站。

596-1被汽车运往乌鲁木齐机场,再由伊尔-14飞机运往马兰机场,卸载后直接装上直升机,运往罗布泊核试验场区。

596-2备用弹留在专列车厢内,最初停在乌鲁木齐待命,后来按照隐蔽要求驶往甘肃境内的碱湖。

原子弹的关键核心部件——铀球和点火中子源,则由另一路单独运送。从青海西宁搭乘经过保温改装的伊尔-14运输机,飞往新疆马兰。

这两个部件本来体积很小,但要求保温、防潮、防震、防静电。因此,要先放入充满氩气的容器,再用减震弹簧悬吊在一座“鸟笼”里,然后再装进一个大木箱。

负责核心部件运送途中技术安全监测的人叫胡仁宇,时任221厂实验部副主任,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子弹部件运到核试验场区铁塔附近后再进行组装。当年参与组装的作业队员蔡抱真回忆:

第一颗原子弹是两个人合抱那么大的铝合金球体。外层是炸药浇铸的壳体,铀球是最后安装进去的,我们叫“投篮”,“投篮手”是李文星。

先把铀-235一个半球放好,再放进点火中子源,那是个更小的小球;然后把另半个铀-235球体盖上,完了转90度让合缝朝上。

最后用真空吊吊起,像投篮一样装入原子弹中间的空腔,再盖上反射层。扣好最后一个部件后,再将原子弹装进一个保温的圆桶待命。

这颗是美国的模型

中子源的作用是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引起裂变反应,因此被称为原子弹的点火装置,虽然它只有乒乓球大小,却是原子弹最关键部件之一。

为了试制这颗小小的中子源,中科院原子能所的试验队在北京坨里做了数百次实验,终于在1963年研制出了点火中子源材料粉末9501和中子源壳体9502。

试验队员、后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王方定回忆:

壳体做好后,由于不能确定是否有微孔和缝隙,只能土法上马,烧开水煮煮看。不幸的是,小球突然爆裂燃烧,试验队员郝金玺手和脸都被烧伤,房间里和身上到处放射性的黑色粉末。

经紧急抢救处理,人并无大碍,只是吃了不少剂量,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郝金玺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

1964年10月14日18时30分,装在保温圆桶中的原子弹,开始吊装上塔。

作业队员叶钧道和另外2名同志蹲在装有原子弹的圆桶上,一同升向爆室。

19时20分,原子弹吊装完成,静卧爆室。

10月15日全天,进行核爆前的各项检查。

16日凌晨5时,作业队队长陈常宜、队员张寿奇、叶钧道上塔为原子弹插雷管。

一枚雷管大约7毫米长,一人插雷管,另外两个人在边上督促检查。雷管插到位后,会发出“噶”地一声。为了确保无误,一根雷管插下去,要求必须3个人同时听到“噶”的声音,只要有一个人没有听清,就必须重插。

为了防止动作过快引发静电,他们身上穿的全是棉制品,每操作一下就要马上接地,几十根雷管插了3个多小时。

叶钧道回忆:

插雷管时,爆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也能听见,气氛十分凝重。九院试验部主任陈能宽站在作业队员身后,一句话也不说。

作业队员贾保仁负责记录每个人插的哪个雷管,赵维晋负责雷管导通。确认全部雷管插好,并导通无误后,赵维晋最后在《安全任务书》上签字。

再次确认爆室温度正常后,才锁好爆室,一起坐吊篮撤下铁塔。

一直等候在铁塔下的九院院长李觉、副院长朱光亚,核试验基地司令员张蕴钰等人,与这些担负最危险任务的作业队员们一起撤离。

3小时后,随着一声“起爆”的口令,中国首次原子弹成功爆炸了。

——没有他们,中国能有原子弹吗?

6

1999年9月18日,23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受到共和国的隆重表彰。

他们的贡献,他们的才智,他们的创造,配得上那块沉甸甸的、纯金打造的奖章。

但是,请不要忘记,造就“两弹一星”的,除了这些功勋卓著的科学家,还有他们身后那个伟大的国家,和他伟大的人民。

他们的劳动,他们的付出,他们的青春热血,他们默默无闻的工作,同样值得人们尊重和铭记。

千千万万名普通人,就像一颗颗微不足道的原子。然而,当他们紧紧地、紧紧地汇聚在一起时,却能够爆发出比原子弹更强大的力量,这力量可以改天换地。

来源:微信公众号“沧海观澜”(ID:canghaiguanlan2016)、“中国核网”(ID:NuclearNet)

(来源:共青团中央微信公号)

隔热门窗品牌

高端系统门窗

断桥铝合金门窗品牌

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梧州打造面向大湾区招商强磁场 下一篇: 梧州铝材厂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