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买了多少欧债,中国买了多少欧债啊

知识问答 阅读 17 2023-07-06 10:13:55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中国买了多少欧债的问题,以及和中国买了多少欧债啊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英国脱欧的来龙去脉
  2. 为什么中国发行国债却有钱买美国国债谁能解释一下?
  3. 国债和储蓄存款的风险比较

英国脱欧的来龙去脉

英国政府2017年1月17日宣布“脱欧”方案,这是英国自2016年6月举行公投决定脱离欧盟以来首次明确“脱欧路线图”内容细节,引发各方关注。

由于历史及地缘因素,自欧盟成立以来,英国一直与其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上世纪50年代,当欧盟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简称“欧共体”)开启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时,英国曾一度与欧洲其他六国另立炉灶,对抗欧洲一体化。

上世纪60年代,英国经济发展放缓,开始寻求加入欧共体,曾先后三次提出申请。

1973年1月正式加入欧共体后,英国对其态度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同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引发全球第一次石油危机,欧洲大陆经济遭受重创,英国经济也受到严重拖累,刺激英国国内疑欧情绪抬头。此外,由于欧共体内的许多规则并不照顾英国利益,英国内部对欧共体地位是否符合英国最大的国家利益产生了严重分歧。

1975年6月,英国就是否继续留欧举行公投。虽然有67.2%的英国民众选择“留欧”,但英国疑欧思潮影响依旧存在。

虽然英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英国历届政府对欧洲一体化进程一直未能全身心投入,既想搭上欧洲融合发展的列车,以免被排斥在圈外,又担心因融合过密过深而失去自己的独立性。因此,当欧洲一体化进程符合其国家利益时,英国就是一个积极的推动者,反之就会成为一个旁观者甚至阻挠者。迄今,英国还没有加入欧元区和《申根协定》。

2009年欧债危机爆发,促使英国疑欧力量再度上升。2013年1月,英国时任首相卡梅伦就英国与欧盟关系前景发表讲话,表达了英国对非欧元区国家遭受欧债危机拖累的不满以及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可能损害英国利益的担忧。他表示将与欧盟就英欧之间的关系举行重新谈判,并由全体英国公民投票决定英国在欧盟的去留。随后,在英国重要的“脱欧”推手——英国独立党的推动下,英国内部的“脱欧”力量剧增。

2016年2月,英国与欧盟各成员国经过谈判就欧盟改革达成协议,协议同意英国在欧盟中享有“特殊地位”。卡梅伦随后宣布,将于6月23日举行全民公投,决定英国是否留在欧盟。

2016年6月23日,公投如期举行。结果显示,有52%的英国人投票支持英国脱离欧盟。这一结果导致卡梅伦宣布辞职。

继任首相的特雷莎·梅多次表示将确保英国与欧盟达成正确的关系协议,并宣布将于今年3月底前启动《里斯本条约》第50条,正式与欧盟展开“脱欧”谈判。英国何时“脱欧”、怎样“脱欧”的路线图是特雷莎·梅政府的首要课题,也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

为什么中国发行国债却有钱买美国国债谁能解释一下?

这个问题是我的老本行,可以给以解答。

国家投资搞建设,一般情况是靠财政盈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基本实现了既无内债,又无外债,怎么实现的?那就是有多少财政盈余,就作多少投资,也就是说,有多少钱,就办多大事,不搞赤字预算。一二十年,人民币基本上没贬值过。这样好不好?也好也不好,好的方面就是币值稳定,人民储蓄没有贬值风险;不好的方面就是发展太过缓慢,经济停滞不前。

改革开放后,为加速经济发展,从1982年开始,对内发行国库券,年息8%,五年后摇号兑付,十年还清。后来国库券改称国债,即既对内发行,也向国外发行,这时就成了既有内债也有外债了。

这时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出口,而且实现了年年贸易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这样就有了外汇结余,即外汇储备,而且额度越来越大。但是这个外汇结余,明面上是真实的货币,实际上是国家靠开动印钞机,从出口企业手中收兑美元而来,如果将这笔钱再投进国内经济活动,那就等于再开动一次印钞机,再放一次水,肯定会造成大幅通货膨胀,于国于民都将大大不利。所以这笔钱,只能作为储备货币,在国家经济出现某些风险时,用于救市,平时是不能动用的。

那这么大一笔钱,拿在手里不能用,贬值了怎么办?那就只好用作低风险甚至零风险的海外投资,既要投得进,收益好,还要保证随时都能取出。

前苏联解体后,美国一家独大,如日中天,那时的美国国债,是全世界公论的优质资产,购买美国国债也就成了必然选择。不是我们爱美国,捧臭脚,实在是没有人愿意和钱过不去。这样几十年下来,这个雪球越滚越大,美国也已风光不再,风险与日俱增,现在倒真的是个大问题了。

大概已经说清了吧,即使我们卖掉所有美国国债,这个钱还是只能买黄金或买其他国家货币,不能用于国内建设。所以我们过去该怎么发国债,现在还得怎么发,那笔钱只能储备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国债和储蓄存款的风险比较

债券风险比储蓄高,国债也比储蓄风险高点,不过他们都是低风险的产品。储蓄和国债都属于超低风险品种。因此,购买国债,收益远高于储蓄,且风险低到可以忽略(虽然欧债和美债的确都出了问题,但不影响我国国债信誉。原因是:我国国情不同,国家很有钱,国民比较穷)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本周哪些股票可以买(2月22日-26日)-_1 下一篇: 互联网的下一个十年,依然还是阿里和腾讯的吗?(图)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