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耶鲁大学基金会首席投资官看好中国市场机会
上海证券报:耶鲁大学基金会首席投资官看好中国市场机会
上海证券报:耶鲁大学基金会首席投资官看好中国市场机会 更新时间:2011-3-31 10:39:24 作为机构投资界的泰斗,耶鲁大学基金会的首席投资官大卫·F·史文森近日在由东方证券和高瓴资本共同主办的《机构投资的创新之路》签送会上表示,看好中国这类新兴市场的投资机会。
史文森说,耶鲁基金会在20年前就开始参与新兴市场投资,目前在中国市场的有价证券这一块,除了QFII渠道之外,在风险投资、私人股权投资这两块也均有参与。他还表示,目前的中国市场的投资回报非常理想,并且继续看好中国市场未来的投资机会。
“中国现在是我们除美国之外最主要的投资国家,这里有优秀的资产管理人,市场非常活跃,我们希望这些在我们的投资组合里有所体现。”史文森说。
史文森主导的“耶鲁模式”使他成为机构投资的教父级人物。史文森在任的23年间,耶鲁基金每年收益大幅超越市场,价值增加200多亿美元,遥遥领先于美国同行,是世界上长期业绩最好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其核心投资理念便是:股票偏好+多元化+另类投资。
根据史文森的统计,从1925年到2010年这段期间,美国短期国库券的回报率是21倍,国库券是93倍,而大盘股是2982倍,小盘股是16052倍。
“照此逻辑,应该把钱都放在小盘股上。但如果就此认为投资很简单,把钱往小盘股投就好了,那也错了。”史文森说,“问题肯定没有这么简单,最明显的反例是在1929年股灾的时候,在最顶峰时候投进去1美元,在谷底时候剩下1毛钱了。”
史文森表示,不能把所有基金投资放在一个股票上去,也不能放在债券期货日间交易上,而应使用多种工具,来实现一个相当多元化的组合。另外,另类投资也很重要,因为在一段时间里面,可能股市或者是债市有所下跌,但是另类投资可能会带来更多回报。
作为一名在机构投资界与巴菲特齐名的泰斗级人物,史文森在谈及与巴菲特的不同之处时表示,耶鲁基金会更加注重分散化的投资,其投资组合实际上是触及到更多资产类别,而巴菲特的投资基本上都是国内的股票。
“在资产类别上面,可以说巴菲特是喜欢分散化的,但是如果说是在同一类资产类别里面,他做一个主动地积极地投资人。分散化从资产类别上面来说是好的,但是在一个资产类别当中还是要集中投资,我觉得巴菲特在这方面做得很出色。”史文森说。
相关内容
相关资讯
-
2016年中国银行股票分红是多少中国银行股票10万一年分红多少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2016年中国银行股票分红是多少,以及中国银行股票10万一年分红多少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
-
万丰奥威自购公司股票万丰奥威股票的股吧
大家好,万丰奥威自购公司股票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万丰奥威股票的股吧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万丰奥威自购公司股票和万丰奥威股票的股吧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
-
一万元如何投资一万元如何投资赚钱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一万元如何投资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一万元如何投资赚钱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
一场专利挑战让国产痛风仿制药“抢跑”十年-南京华威医药有限公司
刘纯本报记者过国忠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书》,江苏知原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知原药业)与南京华威医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作为无效宣告请求人,使得日本株式会
-
个人怎么投资未上市公司个人怎么投资未上市公司股票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个人怎么投资未上市公司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个人怎么投资未上市公司股票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
-
一个家庭手握多少资产,才算有钱?内行人:4个条件符合一个就行-中国富人存款多少钱
不同的时期,人们判断有钱家庭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上世纪80、90年代,如果一个家庭拥有1万元存款,就是人人羡慕的“万元户”,当时就算是有钱人了。而在时隔30多年之后,随着人们生活条件和收入的不断改善。如果一个家
-
【推荐】100万人都在问买门面商铺50万要交多少税商铺交易要付多少税
您现在收看的是由【好奇日报菌】发表的《商业问答日报》002期。在这里,我们每天更新2个商业地产热门问题,为大家答疑解惑。这些问题,都来自于58同城、安居客用户的真实提问;这些回答,则来自于我们最专业的112万房产经纪人。如果你也对这个行业充...
-
【推荐】07月29日周四资讯题材个股精选附股周四资讯题材股票
一、机构动态1、净买入。北京君正,科技+芯片,[三日]买入44618万,卖出15956万。海伦钢琴,优化生育+兴趣教育